当垃圾分类知识从纸面走进现实,当督导志愿者化身“移动教科书”,一场别开生面的环保实践正在重庆市九龙坡区上演……
3月25日,重庆市九龙坡区城市管理局联合九龙街道创新推出“知识赋能+实践育人”双引擎,在50余名分类督导员与居民的共同见证下,一场沉浸式垃圾分类培训大戏拉开帷幕。这场打破传统说教模式的“行走的课堂”,用“学、讲、做”三维联动,为社区垃圾分类注入全新活力。
“您知道过期药品属于什么垃圾吗?”培训会开场,讲解员以日常高频问题破题,将枯燥的《重庆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》转化为鲜活案例。通过“法规溯源+情景再现”的授课方式,既追溯条例出台背后的环保战略考量,又结合外卖餐盒、废旧灯管等12类常见生活垃圾进行“条款拆解”。
讲解员手持实物教具,从“一袋垃圾的奇幻漂流”切入,带领学员抽丝剥茧掌握分类要领。更有督导员现场演绎“垃圾版最强大脑”,九游娱乐app用“一看二问三查”工作法将复杂流程简化成可复制的操作指南,引得在场居民直呼“原来分类可以这么简单”。
理论充电刚结束,参训队伍即刻转战社区“主战场”。在华宇阳光尚座小区投放点,督导员们将课堂笔记转化为行动指南:面对提着混合垃圾的居民,他们现场拆包教学;遇见分类错误的投放者,又变身“环保医生”开具“诊断书”。看着身穿红色马甲的分类督导员,居民李大爷打趣道:“现在倒垃圾都得先通过‘环保考试’咯!”
九龙坡区城市管理局垃圾分类相关负责人表示,这种“沉浸式培训+场景化实践”的创新模式将持续升级,下一步将推出“垃圾分类段位挑战赛”“21天习惯养成计划”等特色活动,让环保理念从“指尖”落到“心间”,真正构筑起全民参与的绿色生活共同体。(九龙坡区融媒体中心宣)